美股新風向?川普政策助銀行股飆漲,金融業迎來黃金時代
自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後,美股走勢出現顯著變化。過去以科技股為主導的市場風向,似乎轉向了金融板塊。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近期指出,美國銀行股在川普勝選後表現驚人,這或許象徵金融業將迎來新一波發展契機。小編灣哥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解析,美股這股「金融旋風」是如何掀起的,以及川普政策背後對市場的深遠影響。
川普上任,銀行股強勢回歸
川普在勝選後一連串的政策主張,包括鬆綁金融監管與刺激經濟的計劃,使得美國銀行業迎來重大的利好消息。從11月6日川普當選以來,道瓊工業指數大漲至44486.7點,表現遠超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及標普500指數。
謝金河特別提到,美股中大型科技股表現相對平淡,像是蘋果、微軟和Google等巨頭的漲幅有限,只有Tesla因大力支持川普政策而顯著上漲。但與此同時,他發現道瓊成份股中的銀行類股漲勢驚人,例如富國銀行和高盛集團在川普勝選首日的漲幅就超過13%,金融業整體市值隨後持續攀升。
銀行業的復興:市值與股價飆升
金融業在川普時代的復興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大型銀行的表現令人讚嘆。謝金河引用數據顯示,摩根大通的股價飆升至248美元,市值高達6906億美元;Visa和萬事達卡的市值分別達到6087億美元與4790億美元;高盛的股價更是從47美元谷底反彈至607美元。
金融危機時期曾瀕臨破產的幾家銀行,也在這一輪金融股大漲中展現了驚人的韌性。例如,美國銀行的股價從當年的2.53美元漲至如今的46.84美元;花旗銀行從0.97美元低谷升至70.2美元;富國銀行則從最慘時的7.8美元漲到74.24美元。
政策紅利:解除金融管制
市場普遍認為,川普政府對金融管制的鬆綁政策是銀行股飆升的關鍵。過去十年,金融業受到嚴格的監管限制,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實施的《多德-弗蘭克法案》。然而,川普上任後表態支持減少監管,讓銀行能更自由地運營。
此外,川普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減稅與基建支出,也被視為對金融業的直接利好。金融機構因此能更快地擴展貸款業務,進一步提升獲利能力。
台灣市場觀察:金融業的啟示
謝金河回顧台灣金融業時表示,台灣的銀行業雖然不如美國那樣經歷大起大落,但金控業已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他特別提到,像富邦金與國泰金這樣的金控龍頭已經邁入兆元級別,未來也有望在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
不過,相較於美國市場的快速反彈,台灣金融業的成長幅度仍然相對溫和。這也反映出台灣市場對於國際政策變動的反應較為保守,但同時也呈現出穩健的特質。
關注政策變化,抓住投資契機
川普當選後的美股表現,尤其是金融股的強勢回歸,充分展現了政策對市場的巨大影響力。對於投資人來說,了解這些政策背後的動態,將是抓住投資機會的關鍵。金融業的快速增長或許只是開始,未來隨著政策進一步落地,美股的結構性變化可能會更為明顯。
無論你是關注美國市場還是台灣市場,持續追蹤政策對各行業的影響,都能幫助你在投資路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