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不只痠痛,錯誤使用藥膏恐加劇病情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是許多人在現代生活中面臨的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因為日常壓力與不良姿勢,更與我們對於疼痛的處理方式息息相關。常見的疼痛部位包括頸部、肩胛骨、腰部、大腿後側肌肉及梨狀肌等區域。隨著工作壓力及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越來越多人被這種頑固且反覆發作的疼痛困擾。作為一位關心大家健康的灣姊,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常被忽略的問題,以及為什麼貼藥膏並不是解決方法。
肌筋膜疼痛:痛點轉移與自主神經症狀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特點之一是「壓痛點」,這是患者身體中某些特定部位在按壓時特別疼痛的現象。這些壓痛點常出現在脖頸、肩胛骨及下背部,這些部位的肌肉會特別緊繃,導致肌力下降或關節活動受限。更為複雜的是,這些壓痛點的疼痛感可能會轉移,換句話說,雖然壓痛點在肩膀,但患者可能會感覺到手肘或下背部的疼痛。此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自主神經症狀,如流淚、流鼻水或皮膚表面冰冷等現象,這些症狀都會增加病患的不適感。
灣姊提醒大家,當你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時,不要輕忽。這些症狀可能不像一般的肌肉痠痛那樣簡單,極有可能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早期徵兆,需及時就醫檢查。
了解肌筋膜疼痛的成因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復康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的產生與肌肉表層的微小感覺神經有關。這些神經能夠將疼痛的訊號傳遞至大腦,使我們意識到疼痛的存在。特別是在關節炎、韌帶受傷、神經受到壓迫,或者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的情況下,這些受傷的組織會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前列腺素,進而激活這些感覺神經。這些訊號一旦被傳遞至大腦,便會讓我們感受到肌筋膜的疼痛。
肌筋膜疼痛的治療方法:不能只是貼藥膏
面對肌筋膜疼痛,很多人會選擇貼上痠痛貼布或藥膏來緩解疼痛,然而,劉醫師提醒這些方法只是暫時的緩解手段,並非長期治療之道。臨床上對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治療主要有以下三類:
-
壓痛點止痛治療:這包括物理治療方式,如局部冷熱敷、機械式徒手治療、拉筋運動、按摩、電療等。其中,間歇性冷凍噴劑結合拉筋運動及深層軟組織按摩效果最佳,這些方法能有效放鬆緊繃的肌肉,減少疼痛感。
-
病因治療:針對神經病變、肌肉扭傷、肌腱發炎或關節炎等引起的肌筋膜疼痛,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正確的治療。如果是由慢性重複性的小型外傷或組織退化引起,則需要進一步確診並處理。
-
自我訓練:患者應學習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保持某一不當姿勢。此外,諮詢專業醫師,了解正確的運動方式以輔助治療也非常重要。
灣姊特別提醒,很多人會因為一時疼痛緩解而忽視問題,長期依賴貼布或藥膏,這樣的習慣可能會導致症狀反覆發作,甚至惡化。長期疼痛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心理壓力,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建議大家還是應該盡早就醫,針對問題根源進行治療。
總結與建議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不僅僅是一種痠痛問題,更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更嚴重警訊的前兆。灣姊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只是簡單的痠痛,貼個藥膏就能解決。長期忽視這些症狀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若有類似症狀,建議立即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