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不只痠痛,錯誤使用藥膏恐加劇病情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是許多人在現代生活中面臨的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因為日常壓力與不良姿勢,更與我們對於疼痛的處理方式息息相關。常見的疼痛部位包括頸部、肩胛骨、腰部、大腿後側肌肉及梨狀肌等區域。隨著工作壓力及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越來越多人被這種頑固且反覆發作的疼痛困擾。作為一位關心大家健康的灣姊,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常被忽略的問題,以及為什麼貼藥膏並不是解決方法。

肌筋膜疼痛:痛點轉移與自主神經症狀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特點之一是「壓痛點」,這是患者身體中某些特定部位在按壓時特別疼痛的現象。這些壓痛點常出現在脖頸、肩胛骨及下背部,這些部位的肌肉會特別緊繃,導致肌力下降或關節活動受限。更為複雜的是,這些壓痛點的疼痛感可能會轉移,換句話說,雖然壓痛點在肩膀,但患者可能會感覺到手肘或下背部的疼痛。此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自主神經症狀,如流淚、流鼻水或皮膚表面冰冷等現象,這些症狀都會增加病患的不適感。

灣姊提醒大家,當你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時,不要輕忽。這些症狀可能不像一般的肌肉痠痛那樣簡單,極有可能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早期徵兆,需及時就醫檢查。

了解肌筋膜疼痛的成因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復康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的產生與肌肉表層的微小感覺神經有關。這些神經能夠將疼痛的訊號傳遞至大腦,使我們意識到疼痛的存在。特別是在關節炎、韌帶受傷、神經受到壓迫,或者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的情況下,這些受傷的組織會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前列腺素,進而激活這些感覺神經。這些訊號一旦被傳遞至大腦,便會讓我們感受到肌筋膜的疼痛。

肌筋膜疼痛的治療方法:不能只是貼藥膏

面對肌筋膜疼痛,很多人會選擇貼上痠痛貼布或藥膏來緩解疼痛,然而,劉醫師提醒這些方法只是暫時的緩解手段,並非長期治療之道。臨床上對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治療主要有以下三類:

  1. 壓痛點止痛治療:這包括物理治療方式,如局部冷熱敷、機械式徒手治療、拉筋運動、按摩、電療等。其中,間歇性冷凍噴劑結合拉筋運動及深層軟組織按摩效果最佳,這些方法能有效放鬆緊繃的肌肉,減少疼痛感。

  2. 病因治療:針對神經病變、肌肉扭傷、肌腱發炎或關節炎等引起的肌筋膜疼痛,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正確的治療。如果是由慢性重複性的小型外傷或組織退化引起,則需要進一步確診並處理。

  3. 自我訓練:患者應學習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保持某一不當姿勢。此外,諮詢專業醫師,了解正確的運動方式以輔助治療也非常重要。

灣姊特別提醒,很多人會因為一時疼痛緩解而忽視問題,長期依賴貼布或藥膏,這樣的習慣可能會導致症狀反覆發作,甚至惡化。長期疼痛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心理壓力,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建議大家還是應該盡早就醫,針對問題根源進行治療。

總結與建議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不僅僅是一種痠痛問題,更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更嚴重警訊的前兆。灣姊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只是簡單的痠痛,貼個藥膏就能解決。長期忽視這些症狀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若有類似症狀,建議立即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斷食瘦身法正確指南:營養師提醒六大要點 助你健康瘦身不復胖

夏天來臨,許多人開始積極計劃瘦身,希望能夠穿上心愛的小可愛和比基尼。在各種瘦身方法中,斷食法因其快速見效而廣受歡迎。但許多人對斷食法存在誤解,認為就是簡單的餓肚子。其實,斷食瘦身並非如此簡單,還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要點。營養師特別提醒六大要點,助你健康瘦身不復胖。以下,灣哥將帶你了解正確的斷食瘦身法。

均衡飲食

1. 進食期間均衡飲食

斷食法雖然能幫助控制體重,但進食期間的飲食選擇至關重要。營養師強調,進食期間應遵循均衡飲食的原則,避免重油重鹹的高熱量食物。女性每日應控制在1200大卡以內,男性則控制在1800大卡內。即使是在斷食期間,如168斷食、52斷食法,每日也應攝取至少500大卡,以防止營養失衡。

灣哥建議:

在進食期間多選擇富含蛋白質、纖維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雞肉、魚類、蔬菜和堅果等。同時,避免過量攝取精製糖和加工食品,這樣才能確保營養均衡,有助於減重效果持久。

無糖飲料

2. 斷食期間無糖飲料

台灣的手搖飲料文化盛行,但對於斷食期間的瘦身者來說,這些甜飲可是大雷區。營養師建議,斷食期間應完全避免有糖飲料,可以選擇無糖豆漿、無糖茶或開水作為飲品,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過量糖分和熱量的攝取。

灣哥建議:

在斷食期間,可以多喝水或無糖茶,不僅能保持身體水分,還能有助於新陳代謝,幫助瘦身。

蛋白質

3. 預防肌肉流失

許多人在瘦身過程中,會因為飲食控制不當而導致肌肉流失。營養師表示,保持肌肉量對於健康瘦身至關重要。因此,在斷食期間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取,同時結合適當的重量訓練,這樣才能維持精實的體態。

灣哥建議:

每天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例如雞蛋、豆腐、魚類和低脂乳製品等。同時,每週進行2-3次的重量訓練,有助於增強肌肉和提高基礎代謝率。

睡眠品質

4. 睡眠品質要注意

斷食期間的熱量減少,可能會影響你的睡眠品質。營養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的睡眠質量下降,應該重新評估斷食方法是否適合自己。此外,良好的作息習慣也非常重要,應該避免熬夜,保持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

灣哥建議:

睡前一小時避免使用電子產品,可以閱讀書籍或聽音樂來放鬆身心,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暈眩

5. 留意暈眩症狀

對於身體較虛弱的人來說,斷食期間劇烈的飲食改變可能會引發暈眩。營養師建議,如果感到暈眩,可能是低血鈉的症狀,可以在口中含一點鹽巴來緩解不適。

灣哥建議:

在斷食期間多注意身體的反應,如果經常感到暈眩或其他不適,應該立即停止斷食,並諮詢醫生的意見。

看醫生

6. 代謝相關疾病諮詢專業醫師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執行斷食計劃前應諮詢專業醫師,特別是有代謝相關疾病的人士。營養師和醫生可以根據你的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提供最合適的瘦身方案,避免對健康造成損害。

灣哥建議:

在開始任何瘦身計劃前,務必進行健康檢查,並聽取專業醫師和營養師的建議,這樣才能保證瘦身的同時不損害健康。

結語

斷食瘦身法並不是簡單的餓肚子,而是需要科學和理性的飲食安排。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並結合適當的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健康瘦身的目標。希望大家在追求理想身材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

《腦筋急轉彎2》10人生金句分享「我們愛你,包括所有凌亂不堪、美麗的部分」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自2024年6月上映以來,再次掀起熱潮,續寫了前作的精彩篇章。這次,我們隨著主角萊莉進入青少年時期,面對更多複雜的情緒變化。影片中,新加入的情緒角色如阿焦(Anxiety)、阿慕(Envy)、阿羞(Embarrassed)和阿廢(Ennui)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展現了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內在鬥爭與和解。

灣姊在此特別挑選了《腦筋急轉彎2》中的10句人生金句,來分享這部動畫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灣姊精選金句一:每種情緒都是好的

「我明白新情緒在一開始總會被視為無用處的,但我學到每種情緒都是好的。」-樂樂

這句話提醒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即使是負面情緒,也能帶來成長和反思的機會。灣姊建議大家,在面對新情緒時,不要急於否定,而是學著接受和理解它們。

灣姊精選金句二:你太在意一切的事情了

「你太在意一切的事情了。」-阿廢

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陷入的困境。過度在意細節和他人的看法,往往讓我們無法真正放鬆自己。灣姊鼓勵大家,試著放下過多的擔憂,讓自己輕鬆一些。

灣姊精選金句三:停止焦慮,讓快樂回歸

「如果你想要她快樂,你必須停止焦慮。」-樂樂

焦慮常常成為阻礙快樂的最大敵人。我們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找到讓自己放鬆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灣姊建議,可以透過運動、冥想等方式來減少焦慮感。

灣姊精選金句四:理解和陪伴的重要性

「世界上總有一個人,能真正理解你。」-樂樂

這句話強調了理解和陪伴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找到一個能夠真正理解你的人,不僅能讓你感受到被愛和支持,也能在困難時刻給予你力量。灣姊建議大家,珍惜身邊那些真正懂你的人,並與他們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灣姊精選金句五:未來的規劃與當下的平衡

「我的任務是保護她,遠離那些看不到的可怕事物,我總為未來提前規劃。」-阿焦

阿焦的這句話提醒我們,未來的規劃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不要讓焦慮過度佔據了當下的生活。灣姊認為,適度的規劃與放鬆的心態同樣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讓生活更加充實和愉快。

灣姊精選金句六:壓力過大對健康的影響

「阿焦,你給她太多壓力了!」-阿慕

這句話指出,過度的壓力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灣姊建議大家,學會適時釋放壓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保持心情愉快和身體健康。

灣姊精選金句七:自我身份的探索

「阿焦,你不能決定萊莉是什麼樣的人,你必須放手!」-樂樂

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被他人的期望或情緒所左右。灣姊提醒大家,要勇於探索和確立自己的身份,做真實的自己。

灣姊精選金句八:成長的必經之路

「我不知道該如何停止焦慮,也許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不會像以前快樂了。」-樂樂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經歷焦慮和困惑,但這正是我們成熟的重要一部分。灣姊認為,接受這些過程,才能真正體會到成長的意義。

灣姊精選金句九:正面思維的挑戰

「你們知道,一直保持正面是多難的一件事嗎?」-樂樂

保持正面思維雖然重要,但我們也要承認,有時候這並不容易做到。灣姊鼓勵大家,遇到困難時,不妨允許自己感受和表達負面情緒,這樣才能更好地調整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灣姊精選金句十:愛與接納

「我們愛你,包括所有凌亂不堪、美麗的部分。」-樂樂

這句話充滿了愛與接納,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值得被愛。灣姊希望大家能夠愛自己,接受自己所有的面貌,並在這份愛中找到力量和勇氣。

青少年健康警訊:預防兒童肥胖,實踐三大生活秘訣

灣弟帶你深入了解如何逆轉肥胖趨勢,打造健康生活新風尚!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3C產品成為了許多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也逐漸顯現,尤其是兒童肥胖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今天,小編灣弟要和大家聊聊一個引起廣泛關注的案例——一名12歲的小五生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晚睡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體重飆升至84.7公斤,BMI和體脂率遠超正常值。面對這一現狀,如何有效預防並逆轉兒童肥胖的趨勢呢?讓我們一起探索。

兒童肥胖

兒童肥胖背後的隱憂

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的減重中心,這名小學生的故事不是個例。許多學生由於缺乏運動,加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正面臨著相似的挑戰。營養師鐘捷瀠在與學童及家長的溝通中發現,孩子們放學後的活動多以安親班、補習班為主,導致晚餐時段往往以便捷的外食為主,如小吃攤、便利商店等,這些飲食選擇往往營養不均衡,高熱量且高油脂。

逆轉趨勢的三大關鍵策略

  1. 增進營養素知識:家長和孩子們需要從小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了解六大類食物及其營養素的重要性。鐘捷瀠營養師建議,應該告訴孩子們,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避免挑食和單一化飲食習慣。
  2. 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的飲食習慣直接影響孩子。全球研究顯示,在健康飲食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肥胖及慢性病的發生率較低。因此,家長應避免選擇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3. 規律的家庭活動:鼓勵家庭成員一起參與烹飪和運動。自家烹調不僅能減少外食帶來的高熱量風險,還能增加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提高孩子對健康飲食的興趣。此外,規律的家庭運動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身體活動量,還能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

健康生活從今日開始

面對兒童肥胖問題,僅靠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應該提供支持和指導,共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小編灣弟在這裡呼籲,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為我們的下一代打造一個更健康、更美好的未來。不僅是為了避免肥胖,更是為了他們能擁有一個充滿活力、健康快樂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今天開始,做出改變!

甲狀腺不平衡,莫輕忽!從飲食到檢測,全方位解析保健之道

灣姊想帶大家深入探討甲狀腺的奧秘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作為每個人健康守門人的甲狀腺,不僅關乎著我們的身體代謝,還可能成為失眠、心悸甚至更嚴重健康問題的幕後黑手。從早期的自我檢查到正確的飲食,我們一起來揭開甲狀腺健康管理的秘密。

甲狀腺的角色與影響

家齡健康診所的耳鼻喉科醫師孫強曾指出,甲狀腺是調節身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從體重變化到心血管健康,從睡眠質量到青少年的成長發育,無一不與甲狀腺功能息息相關。然而,當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它便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甲狀腺結節乃至甲狀腺癌等。

甲狀腺疾病的隱匿危機

許多人可能未曾察覺自己正受到甲狀腺疾病的困擾。孫強醫師提醒,甲狀腺疾病的成因繁多,包括不適當的飲食攝入、遺傳因素、自體免疫反應、環境變化、長期壓力等。這些因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促使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導致聲帶和喉部周圍神經受損,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失聲。

甲狀腺疾病的前兆與飲食建議

甲狀腺功能異常的常見症狀包括但不限於心悸、失眠、體重異常變化等。對於甲狀腺亢進者,建議減少高碘食物的攝入,如海產及含咖啡因的飲品;而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則應避免攝取大量的白蘿蔔、高麗菜等含有致甲狀腺腫因子的蔬菜,以免進一步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

檢測與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甲狀腺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至關重要。孫強醫師強調,頸部腫塊的觀察是最直觀的檢查方法之一,通過超音波掃描和細針穿刺等方式,可以及早識別甲狀腺腫塊的性質,從而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灣姊在此提醒各位,無論是關注自身的飲食習慣、定期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還是在發現異常時及時就醫,都是保護甲狀腺健康的關鍵步驟。當我們更加關注和了解甲狀腺的健康管理,我們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享受健康的生活。

灣姊希望能夠增強大家對甲狀腺疾病的認識,並鼓勵大家積極採取行動,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記住,預防勝於治療,從了解甲狀腺開始,我們可以共同守護我們的健康福祉。

追求健康典範,梁朝偉與福山雅治的超級食物組合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如何通過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體質與延緩衰老。香港影帝梁朝偉與日本男神福山雅治,兩位在各自領域內享有盛名的明星,他們的健康與養生之道無疑成為了公眾的焦點。作為「灣姊」的我,將從這兩位明星的日常習慣中,為大家揭開健康長壽的秘密。

梁朝偉,一位不僅以演技卓越聞名,更以其優雅和不老的外型深植人心。他透露,超過20年來,自己堅持早起運動和親自下廚,其中,蕎麥麵和沙拉成為了他養生的主食。梁朝偉強調,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僅讓他保持了良好的體型,更讓他擁有了健康的生活品質。

而福山雅治,同樣作為一位在亞洲擁有高人氣的明星,他則選擇了紅豆作為自己的養生食物。每天堅持食用紅豆,不僅能避免低血糖,還能補充蛋白質,對於維持健康和青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營養師趙函穎指出,蕎麥和紅豆都是極佳的健康食材。蕎麥不僅富含B群和膳食纖維,能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而且被衛福部推薦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紅豆則含有豐富的鐵質、葉酸和B群,對於補鈣有著顯著效果。趙函穎還推薦了「五行蔬菜湯」,這道菜不僅能夠滿足日常對蔬菜、澱粉和蛋白質的需求,更是顧腸胃的好選擇。

除了飲食,生活中的其他習慣也同樣重要。家醫科醫師王健宇提醒,避免過度飲食,並在飯後進行簡單的暖胃操,可以幫助穩定副交感神經,促進腸胃蠕動,從而達到預防脹氣和穩定血糖的目的。

從梁朝偉和福山雅治的養生之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健康生活不僅需要合理的飲食,更需要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灣姊」的我,希望通過分享這些明星的健康秘訣,能夠激勵更多的人關注自身的健康,從而擁有一個更加精彩和長壽的人生。讓我們一起學習他們的經驗,用實際行動去追求健康與幸福。

維他命D補充劑:科學與商業利益的交錯真相

在當代社會中,健康意識的提升使得許多人開始關注營養補充劑的攝取,其中維他命D被廣泛討論與推崇。然而,灣姊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關於維他命D補充劑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以及為何我們應該對於盲目補充保持警惕。

【破解迷思:維他命D補充的必要性存疑】

不久前,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吳教恩針對維他命D與癌症預防的關係發布了一支影片,明確指出目前沒有充分的臨床證據支持維他命D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或減緩其惡化。這與大眾所認知的「維他命D是萬能鑰匙」的觀念形成了鮮明對比。灣姊在這裡想提醒大家,對於任何健康資訊,我們都需要保持批判性思考,而非盲目跟風。

【背後的利益糾纏:一場營養補充劑的商業遊戲】

關於維他命D的熱潮,不能不提的是Michael Holick醫生的角色。他被指控操弄維他命D正常值,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實際上,這背後反映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科學研究與商業利益的交織。當利益驅動成為主導,真正的科學發現和公眾健康往往被置於次要。

【科學的聲音:呼籲回歸理性與證據】

微生物學/免疫學博士Andrea Love強調,過去數萬億的研究資金與數千項研究未能證實維他命D補充劑對健康的明顯益處。這應成為我們的一個警鐘,提醒我們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應基於堅實的科學證據,而非盲目追求短期的健康快感或是商業宣傳。

【灣姊的提醒:健康,不應成為商業的犧牲品】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責任去辨識真假信息,尤其是關於健康的部分。灣姊建議,對於任何形式的補充劑,最好是經過醫生的建議,並基於個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考慮。記住,最好的健康之道,往往來自於平衡飲食、適量運動和足夠休息,而非依賴任何單一的營養補充劑。

總結來說,維他命D補充劑的討論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科學與商業利益的複雜交織。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保持警惕,尋求真正基於證據的健康建議。而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也應該促進透明、公正的科學研究,確保公眾健康不被商業利益所綁架。

中西醫聯手對抗骨質疏鬆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灣姊」,一個關注健康生活的小編。今天,我們要聊聊一個重要的健康話題——骨質疏鬆。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只能靠西醫治療,但其實結合中西醫的治療方法,能更全面地提升骨質密度,降低骨折風險。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場中西醫聯手的治療之旅。

中西醫聯合治療的全新視野
在臺中榮總的一項研究中,醫師張益賓發現,加上中醫治療和調理,不僅能有效增加骨質密度,還能減少骨折風險。像是楊女士,經歷了中醫的藥物、針灸治療與生活方式的調整後,不僅疼痛減輕,生活品質也有顯著的提升。這顯示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對於骨質疏鬆有著不可忽視的成效。

中醫如何看待骨質疏鬆
在中醫的世界裡,骨質疏鬆被稱為「骨痿」或「骨枯」。中醫認為,這是由於臟腑虛損、氣血不足等因素導致的。因此,中醫治療不僅僅是對症下藥,更重視根據個人體質進行整體調理和治療。

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早期介入
骨質疏鬆通常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一旦發生骨折,後果嚴重。張益賓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骨質補充,並考慮中西醫聯合治療,以減少骨折風險,改善生活品質。

骨質疏鬆的治療不應局限於單一的西醫方法,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全面的照護。記住,預防總比治療來得重要。為了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未來,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注重骨骼健康吧!這就是「灣姊」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次見!

警惕!女性輕微睡眠不足或增加糖尿病風險

大家好,我是灣姊。今天要和大家談談一個可能被我們忽視,但對健康影響深遠的話題:睡眠。你可能聽說過睡眠不足會影響健康,但你知道,即使是輕微的睡眠不足,也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重大影響嗎?

最近,有一項針對女性的研究令人關注。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短期的輕微睡眠不足,也會對女性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特別是,這種睡眠不足會增加胰島素阻抗,這是導致第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對於更年期的婦女來說尤其危險,他們的胰島素水平可能會因此增加15%以上。

那麼,什麼是胰島素阻抗呢?簡單來說,當我們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弱,就會出現胰島素阻抗。胰島素是一種重要的激素,負責幫助我們的身體調節血糖水平。當胰島素阻抗發生時,我們的身體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這可能最終導致糖尿病。

研究中的女性每晚睡眠時間縮短至約6小時,而這種短期的睡眠不足就已經對她們的健康產生了顯著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特別選擇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因為女性在生育、育兒和更年期等生命階段面臨許多睡眠習慣的變化,這可能讓她們更容易受到睡眠不足的影響。

睡眠不僅僅是一種休息方式,它對我們的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女性朋友們來說,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僅能讓你更有活力,還能遠離糖尿病等健康風險。所以,今晚,讓我們早點上床,為了健康,為了明天更好的自己。記得,健康的生活,從充足的睡眠開始。晚安,愛你們的灣姊。

探索健康老化的奧秘!巴賽隆納大學揭示關鍵蛋白質

大家好,我是灣姊。今天,我要帶大家一探健康老化的奧秘,一項由西班牙巴賽隆納大學醫學健康學院和神經科學中心進行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關鍵蛋白質,可能有助於增加預期壽命和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

奧秘的發現
人類壽命的增長和老年人口的健康已經成為全球醫學研究的焦點之一。為了探索這個奧秘,巴賽隆納大學醫學院和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的學者們合作進行了一項長期研究,他們透過小鼠實驗找出了一個關鍵的蛋白質。

這個蛋白質被稱為CD300F受體,它存在於人體免疫細胞中,扮演著調節人體代謝和發炎反應的重要角色。經過實驗,研究團隊發現修改CD300F受體可能有助於減緩人體老化過程,並降低與老化相關的多種疾病風險。

令人振奮的結果
佩魯佛教授(Hugo Peluffo)是研究團隊的一員,他指出,在小鼠實驗中,缺乏CD300F的實驗對象提早出現了老化相關的腦部病變,包括腫瘤、運動協調能力下降和認知能力退化等症狀。

令人振奮的是,研究團隊還在不同的動物身上進行了測試,發現CD300F缺乏引起的老化相關病變現象在不同物種之間都存在。

未來展望
研究團隊表示,下一步的目標是與阿茲海默症等失智和認知能力失調相關的研究團隊合作。他們希望通過CD300F受體的發現,進一步研究這些疾病與該蛋白質之間的關聯。

如果能夠成功找出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新治療方法,這將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有望幫助人類克服多年來困擾醫學界的最大老化問題之一。這也意味著未來我們有可能開發出更多健康老化的方法,甚至延長人類的預期壽命。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令人振奮的未來,並為健康老化的研究努力加油!